快捷查找景点
景点导航
张家界周边:
天门山玻璃栈道
溇江小三峡漂流
天门山鬼谷栈道
天门洞
梦里张家界
老道湾
张家界学苑博物馆
土家风情园
苦竹寨平湖游
苦竹寨
九天洞
茅岩河漂流
老院子
军声画院
秀华山馆
大庸府城
张家界苏维埃纪念馆
张家界景区景点:
张家界大峡谷
宝峰湖
天子山
袁家界-乾坤柱
十里画廊
张家界玻璃桥
贺龙公园
御笔峰
西海石林
烟雨张家界
乌龙寨
大观台景区
黄石寨
神鹰护鞭
千里相会
劈山救母
金鞭溪
袁家界
五雷山
张家界激流回旋
湘西/凤凰景点:
虹桥
南华山
矮寨悬索大桥
边城
芷江受降纪念馆
乾州古城
凤凰苗寨
湘西关田山苗寨
苗王城
红石林
夯吾苗寨
凤凰山
沱江泛舟
龙兴讲寺
洪江古城
梵净山
铜仁大峡谷
芙蓉镇(王村)
湘西苗寨
猛洞河漂流
长沙/韶山景点:
橘子洲
常德桃花源
衡山
君山岛
岳阳楼
柳叶湖
常德诗墙
白沙古井
灰汤温泉
爱晚亭
马王堆
长沙世界之窗
长沙海底世界
天心阁
岳麓书院
花明楼
滴水洞
天门山玻璃栈道
溇江小三峡漂流
天门山鬼谷栈道
天门洞
梦里张家界
老道湾
张家界学苑博物馆
土家风情园
苦竹寨平湖游
苦竹寨
九天洞
茅岩河漂流
老院子
军声画院
秀华山馆
大庸府城
张家界苏维埃纪念馆
张家界景区景点:
张家界大峡谷
宝峰湖
天子山
袁家界-乾坤柱
十里画廊
张家界玻璃桥
贺龙公园
御笔峰
西海石林
烟雨张家界
乌龙寨
大观台景区
黄石寨
神鹰护鞭
千里相会
劈山救母
金鞭溪
袁家界
五雷山
张家界激流回旋
湘西/凤凰景点:
虹桥
南华山
矮寨悬索大桥
边城
芷江受降纪念馆
乾州古城
凤凰苗寨
湘西关田山苗寨
苗王城
红石林
夯吾苗寨
凤凰山
沱江泛舟
龙兴讲寺
洪江古城
梵净山
铜仁大峡谷
芙蓉镇(王村)
湘西苗寨
猛洞河漂流
长沙/韶山景点:
橘子洲
常德桃花源
衡山
君山岛
岳阳楼
柳叶湖
常德诗墙
白沙古井
灰汤温泉
爱晚亭
马王堆
长沙世界之窗
长沙海底世界
天心阁
岳麓书院
花明楼
滴水洞
龙兴讲寺

景点星级:
景点交通:
景点时间:2小时
景点地址:龙兴讲寺在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
景点特色:龙兴讲寺在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已137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龙兴讲寺由头山门、过殿、二山门、大殿、后殿、东西配殿、檀阁、弥陀殿、观音阁等构成,大雄宝殿是其主要建筑物。
龙兴讲寺在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已137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龙兴讲寺由头山门、过殿、二山门、大殿、后殿、东西配殿、檀阁、弥陀殿、观音阁等构成,大雄宝殿是其主要建筑物。

观音阁后面是虎溪书院,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后为明朝兵部尚书)和御史薛萱(后为明代礼部尚书),曾在此讲学。现改为陈列馆,除陈列元代古尸及随葬品外,还用汉白玉塑王阳明坐像一尊,明代石板雕刻王阳明像,亦列于此。

龙兴讲寺极盛之时,常住僧侣数百人,高僧讲经时,听经僧众及信徒多达3000余人。寺有庄园数处,寺田千余亩。龙兴讲寺四季钟声长鸣,香火不断。寺内的菩萨均按唐代最规范的图纸雕塑,庄严至极,尤以大雄宝殿工艺极佳,惟妙惟肖,实为珍品。可诸均未逃脱“文革”劫难,现存的大雄宝殿空空荡荡,令人徒增伤感。

龙兴讲寺座落于湖南怀化沅陵县城西北隅之虎溪山,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唐皇李世民“敕建”,由大臣尉迟恭监修。之后,历朝均加修葺。现存寺院规模宏大,中轴线上,依次为头山门,二山门,天王殿,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后殿(观音阁)。中轴两侧,大雄宝殿之后,左为坛阁,右为弥陀阁。观音阁居中,三阁形成品字状,构成宽阔后院,芳草鲜花,四季芬香。
大雄宝殿前,左右对称有禅房四间,再沿坡下,中轴线左侧有水池,假山,花园,小桥,小亭,小院。中轴线右侧有花坛,客房,戏台以及观戏大院,住院二十余间。

观音阁后面是虎溪书院,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后为明朝兵部尚书)和御史薛萱(后为明代礼部尚书),曾在此讲学。现改为陈列馆,除陈列元代古尸及随葬品外,还用汉白玉塑王阳明坐像一尊,明代石板雕刻王阳明像,亦列于此。
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布局严谨,高低错落有序,主次分明,由头山门至后殿,及至虎溪书院,逐级高出,拾级而上,气势雄伟。龙兴讲寺和虎溪书院全由砖砌红墙包围,占地25000多平方米。
大雄宝殿为龙兴讲寺的主体建筑,最有特色,亦颇具研究价值。此殿虽经明、清多次修葺,其主体构架,柱、梁、枋、木质等均系唐代遗存。殿背高11.8米,檐高5米,面阔5间,计23米,进深3间,计17米,建筑面积为391平方米,明间金柱柱距7.56米,殿内有8根大梭形柱,柱下端围径2.1米,4根金柱均为楠木,高9.4米。柱顶有卷刹。柱与础中间,有13厘米的鼓状雕花木质。梭柱、卷刹木质均为唐代做法之遗存。檐部用檐与飞子,后檐柱与内柱之间乳状上用驼峰,躅柱及穿插枋上之驼峰等制作,这些均具宋代建筑之特征。下檐为禅山顶,山墙两端起翘,系宋代重修时改建。殿正中四金柱顶及四枋上有斗拱28朵承托井藻,并施彩绘,高檐下悬有明代礼部尚书董其昌题写匾额“眼前佛国”四个金字。

龙兴讲寺极盛之时,常住僧侣数百人,高僧讲经时,听经僧众及信徒多达3000余人。寺有庄园数处,寺田千余亩。龙兴讲寺四季钟声长鸣,香火不断。寺内的菩萨均按唐代最规范的图纸雕塑,庄严至极,尤以大雄宝殿工艺极佳,惟妙惟肖,实为珍品。可诸均未逃脱“文革”劫难,现存的大雄宝殿空空荡荡,令人徒增伤感。
龙兴讲寺原有三件传世珍宝。一是“千佛袈裟”一袭,为明代隆庆年间李太后凤娇所赐。朱面黄里,绣刺九百九十九尊佛像,每尊身高一寸八分,宽一寸三分,形神各异,皆为五色丝绒绣成;二是唐代女皇武则天赐赠给龙兴讲寺的全套佛教经书一车;三是大雄宝殿佛祖头上的夜明珠,光彩照人,灿烂夺目,只可惜三宝现均已不在。
龙兴讲寺在历经风雨后,在众多信士的强烈呼吁下,终于开始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